2009年2月1日星期日

俄、中批評美國應對全球危機負責


俄、中兩國總理週三在演講中嚴厲批評美國的經濟體系﹐稱其是造成全球經濟危機的原因。

兩國總理均重點談到美元的作用﹐中國總理溫家寶敦促加強對主要儲備貨幣的監管﹐俄羅斯總理普京(Vladimir Putin)則說過於依賴美元是“危險的”。

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溫家寶和普京在第一天的的演講中均呼籲進行更多的國際合作以抗擊經濟低迷。他們還強調了本國經濟走出衰退的能力。溫家寶語氣樂觀﹐他說他 “有信心”中國今年將實現8%的經濟增長目標﹐儘管這一任務“極為艱巨”。

與俄羅斯其他官員最近的表態一樣﹐普京也向美國新政府發出了和解的信號。他說﹐我們祝新的班子取得成功。中、俄兩國總理還呼籲與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進行合作。

溫家寶和普京的演講也反映出﹐在那些因這場始於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的金融危機而遭受沉重打擊的經濟體﹐憤怒情緒正在不斷增長。

普京以其一貫的直率態度呼籲﹐除美元外﹐也應發展多種區域性儲備貨幣。他說﹐過度依賴單一儲備貨幣對全球經濟來說是危險的。

他語帶嘲諷地說﹐美國商人在去年的達沃斯大會上曾說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勁、前景一片光明。他說﹐投資銀行﹐這些華爾街的驕傲﹐今天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了。

普京說﹐整個經濟增長體系﹐即一個區域中心不停地印製鈔票並消費實際財富、而另外一個區域中心製造廉價商品的體系﹐已經遭遇了嚴重挫折。

溫家寶則呼籲擴大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監管﹐特別強調了加強對主要儲備貨幣的監督。

儘管溫家寶從未點美國的名字﹐但是他對美國失誤的批評卻與普京一樣不留情面。他說﹐金融危機要歸因於一些經濟體不當的宏觀經濟政策及其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其特點是長期的低儲蓄和高消費﹔此外﹐還有金融機構過度擴張、盲目追求利潤﹐以及其他無節制的活動。

幾天前﹐美國新任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指責中國用操縱人民幣匯率來促進經濟增長。溫家寶溫和而堅定地警告說﹐如果華盛頓和北京選擇對抗﹐將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不過﹐溫家寶和普京演講語氣的不同﹐以及溫家寶沒有呼籲取消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而是說要對其進行監管的事實﹐都反映出主要新興經濟體間的重大區別。

位於倫敦的歐洲改革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Reform)俄羅斯和中國項目負責人Bob Lo說﹐從很大意義上講﹐在任何解決金融危機的決議中﹐俄羅斯都被踢到了邊緣﹐而中國則起著關鍵作用。

在此次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波中﹐原油及大宗商品價格的急速回落令俄羅斯受到了沉重打擊。俄羅斯政府預計今年經濟將出現十年來的首次萎縮﹐而去年該國經濟增速達到了6%。

普京政府已經花去了2,000億美元的硬通貨儲備﹐以此支撐本幣盧布。

俄羅斯針對當前金融危機的經濟救助方案在各經濟體中規模居前﹐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俄政府也已為這項方案支出2,000億美元。

Lo說﹐與中國不一樣的是﹐俄國經濟太過依賴大宗商品出口﹐而且經濟規模太小﹐不足以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產生重要影響。

俄羅斯與美國的貿易關係也顯得無足輕重﹔而中國的出口嚴重依賴美國消費者﹐而且北京方面持有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這令中國在對待美國政府及手中的美元資產時都要謹慎得多。

不過﹐分析師指出﹐油價下跌以及經濟蕭條的影響已令俄羅斯及其政府都變得更為脆弱了。

當美國電腦業巨子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問普京﹐像戴爾電腦(Dell)這樣的公司能如何幫助俄羅斯發展IT行業﹐以此拓寬俄國經濟發展空間時﹐普京明顯流露出了傲慢神情。

普京說﹐我們不需要任何幫助﹐我們不是廢物﹔領年金的人應該得到幫助﹐發展中國家應該得到幫助﹐但俄羅斯不在這個行列。

中國也在當前的經濟蕭條中飽受衝擊。許多獨立經濟學家﹐包括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學者都對北京今年能否實現8%的經濟增速目標持懷疑態度。

發達國家紛紛提高了調門﹐呼籲中國以更大力度刺激自己的經濟增長。

週三﹐溫家寶詳細闡述了去年11月份時公佈的4萬億元(合5,850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他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中國正積極推動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

這份經濟刺激方案的規模可能相當於中國2009和2010年GDP的3%左右。但即便是中國政府官員也不能承諾這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同等規模的提振。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11月時預計﹐刺激計劃將給今明兩年的GDP各帶來約1個百分點的增長。

雖然這在當時看來已經很可觀了﹐但自那以後﹐對全球及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出現了急劇降溫。溫家寶表示﹐2008年第四季度GDP較上年同期增長了6.8%﹐這和2007年創下經濟增速峰值的13%相比不過是將將過半。

一些經濟學家相信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可能只有5%﹐這不僅不足以為每年從中國各類院校涌入勞動力市場的畢業生創造就業機會﹐而且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進一步打擊。

搜尋此網誌

網誌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