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0日星期二

台北集裝箱碼頭啟用 馬政府寄厚望


台北集裝箱碼頭啟用 馬政府寄厚望

台北港集裝箱碼頭正式啟用,台灣總統馬英九期望以此改善台灣交通,發揮台灣的地理優勢。

星期一(3月9日)開幕的台北港集裝箱碼頭位於淡水河口南岸。台北港規劃時原名淡水港,採用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投資興建。

馬英九在開幕式上致詞說,台灣地理優勢過去受到政治、軍事等理由而壓抑。他希望解除整個壓抑,讓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的跳板。

馬英九指出,站在全球戰略角度,若希望台灣在未來5到20年能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營運總部,首先就要徹底改善對外交通。

馬英九說,他就職後半年內推動大三通,就是希望能發揮台灣地理上優勢。而未來應規劃好基隆港、高雄港及台北港的港埠分工,讓各港各有重點、各有發展及相互合作,也與亞洲各新港口競爭聯合,拓展貨源。

台北港集裝箱碼頭總投資金額203.3億元新台幣(5.84億美元),共建7座碼頭。預計到2014年全部落成啟用後,裝卸量可達400萬個標準箱。

台灣交通部配合發展台北港而更新了該區的聯絡道路,從台北港到桃園國際機場車程只需25分鐘。

台灣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台北港未來將與桃園機場航空城發揮海空復合運輸的功能,並促進基隆港轉型,進而使各港進入對內協調合作、對外統合競爭的時代。

在台北港集裝箱碼頭投入運營之前,南部的高雄港是台灣最主要的集裝箱港口,是亞太區主要港口。

不過,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下,高雄港貨運進出量全球排名,從2007年的第六位下滑至去年的第八位,同時台灣出口總額連續5個月錄得負增長,今年1月份海關出口總值按年下跌44.1%。這無疑會為新開幕的台北港帶來考驗。

搜尋此網誌

網誌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