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8日星期日

鮑爾森:我其實沒有怪中國


鮑爾森(Henry Paulson)在擔任美國財政部長期間一直將改善與中國關係作為一項頭等大事。但離職之後的鮑爾森如今似乎正忙於維護其在中國的聲望。鮑爾森多年來曾數十次訪問中國。

在過去一個月左右時間里﹐中國官方媒體曾多次點名批評鮑爾森﹐此前﹐據報導鮑爾森將全球金融危機歸咎於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本週稱﹐鮑爾森向其發來一份聲明﹐澄清自己的觀點。

據新華社報導﹐鮑爾森表示﹐在評估金融市場危機時﹐我反復並一貫將批評的主要關注點對準美國存在的問題﹐尤其是美國存在缺陷且過時的監管結構。他說﹐我就全球失衡問題發表意見都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的。我一直盡力表達這樣的觀點﹐即失衡不是單獨某一個國家的責任。

此次風波的源頭似乎是今年1月份《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刊登的一篇文章。該文引述鮑爾森的話表示﹐在危機爆發之前幾年﹐中國和石油輸出國等飛速發展的新興國家積累了大量儲蓄﹐在當時通貨膨脹率處於低位、貿易和資本流動空前繁榮的情況下﹐這種高儲蓄給收益帶來了下行壓力﹐風險到處擴散﹐並為全球信貸泡沫埋下了種子。

上述言論被外界普遍視為是將危機爆發歸咎於中國。這樣的話﹐說得婉轉些﹐沒有被很好地採納。新華社一位評論員隨即在1月份撰文表示﹐這種謬論改變不了事實。眾所周知﹐這次危機的導火線是美國的次級房貸﹐而導致美國信貸消費過度擴張的直接因素就是美國國內長期的低利率政策。

這位評論員寫到﹐當一個人陷入困境﹐如果他誠實本分﹐就必然會先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現在不是互相推諉的時候。

公正地說﹐鮑爾森似乎並未將危機直接歸咎到中國頭上。他發給新華社的澄清說明也和他在任時的言論沒有多少區別﹐鮑爾森一直強調美國自身缺陷和全球因素兩個方面的問題。

以去年11月12日鮑爾森在華盛頓的一篇演講為例﹐他當時表示﹐我們自身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為它感到慚愧﹐應該意識到美國對全球經濟的特殊責任。住房市場調整暴露出了美國過時的監管機制的多處漏洞﹐揭示了其他國家監管機制的缺陷﹐反映了美國和歐洲金融機構的沒有節制。

眾所周知﹐全球不平衡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為金融危機埋下了伏筆。全球不平衡是經濟學家所指的亞洲和中東國家擁有巨額經常項目盈餘﹐而美國、英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卻出現大量經常項目赤字的現象。但就其本質而言﹐這種國家間的資本流動很難單獨歸咎於某一個國家。

鮑爾森在去年11月12日的那篇講演中表示﹐過去數年﹐持續存在並不斷加重的全球不平衡導致了資本流動、低利率水平、過度冒險以及全球追逐回報問題的顯著上升。這些缺乏節制的問題不能歸咎於某一個國家。無庸置疑﹐美國的低儲蓄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亞洲和石油出口國家消費不足和積累大量儲備﹐以及歐洲的結構性問題也加劇了不平衡問題。

鮑爾森實際上是在暗示﹐全球性危機可能有著全球性根源﹔從字面上看這也相當合理。而且考慮到中國經濟規模大幅增長﹐開放性與日俱增﹐中國經濟已經明顯影響到了全球經濟格局。不過﹐將注意力引向中國在引發經濟危機中的作用看起來會在那裡不那麼受歡迎。

搜尋此網誌

網誌封存